五月一十三,關公磨刀節(jié)

2018-01-08

中國民間俗傳五月十三日是關圣帝君的誕辰,又是關公磨刀、單刀會的日期,是“雨節(jié)”。

關帝的原型是三國時代的關羽,河東解州(今山西運城)人,為三國時的蜀國大將。民間傳說關公事跡,在唐時已成風氣。到宋代,關公得到了官府的認同,被封為“顯烈王”、“義勇武安王”。元代加封為“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”。到明代,加給關公的封號也升了級,由“王”而“帝”,明神宗加封其為“協天護國忠義帝”。清代順治皇帝給他的封號更為了得,長達二十六個字,日:“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”。明清時代,關公的地位達到了最顯赫的地步,人們把他和“文圣人”孔子并列在一起,稱為“武圣人”。

在民間,關帝成為萬能之神:司福祿、佑科舉、治病消災、驅邪避惡、誅叛罰逆,乃至招財進寶、庇佑商賈。其間,佛道兩家也接納了關羽,佛教尊其為關公,列為“伽藍護法”;道教則尊其為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”。

關羽走運以后,各地大修關帝廟,就有關帝廟數十座,享祀的香火也極盛。人們對關公的崇拜不僅僅是燒香禮奉,內容也極為豐泛。演關公戲時,扮演關公的演員在登臺一周前要凈身,不能行房事;演戲的時候.要在后臺供關公神位,焚香禮拜。關帝廟的簽叫“關公簽”,最為人們熱衷,故而《都門竹枝詞》中說:“靈簽第一推關廟,更去前門洞里求。”此外關公還是許多行業(yè)的保護神,受關公保護的行業(yè)有描金業(yè)、皮箱業(yè)、皮革業(yè)、煙業(yè)、香燭業(yè)、綢緞業(yè)、成衣業(yè)、廚業(yè)、鹽業(yè)、醬園業(yè)、豆腐業(yè)、屠宰業(yè)、肉鋪業(yè)、糕點業(yè)、干果業(yè)、理發(fā)業(yè)、銀錢業(yè)、典當業(yè)、軍人、武師、教育業(yè)、命相等二十二項之多。

與《五月一十三,關公磨刀節(jié)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